找到相关内容902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说八正道

    缘起法。无常,无我。也就是和集谛。   正志是指修行的方向,也就是灭谛,也就是减少无明。修行正志的方法是戒贪,戒嗔怒,戒痴。不迷恋,不急躁,不执着,不自大。   正语,就是戒妄语,两舌,恶...   正志,正语,正业就是持戒;   正定就是禅;   正命,正方便包含了施和精进。   八正道是从四圣谛推演出来的理论。佛陀认为当认识,集谛当断离,灭谛当追求,八正道应当修行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081055.html
  • 佛教里如何理解“

    在三界之中的凡夫,受苦连连。   五取蕴,即是众生,即是,即是世间,即是三界。当此五取蕴不炽盛时,就没有众生,就没有,就没有世间,就没有三界。《心经》云: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...  佛教里如何理解“”   五蕴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它们是人的生命的全部。五蕴包括心法及色法,也就是心理部分和物质部分。心理部分又分为心王及心所,受、想、行蕴属于心所,识蕴是心王;识是分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31481254.html
  • 问:佛教里如何理解“”?

    ,即是世间,即是三界。当此五取蕴不炽盛时,就没有众生,就没有,就没有世间,就没有三界。《心经》云: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厄。”修习...所产生的心理现象,名为心所,是属于心王的心理的活动。因此,没有心王,就无法产生心所。不过在原始佛典中,尚未把心理活动,分析成为心王及心所,只以五蕴的后四蕴,涵盖了一切的心王及心所。这里所讲的行,是指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7391685298.html
  • 四圣谛的多层义蕴与深层义理

    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。不论是八正道或三十七道品,都可看成属于四圣谛之中的第四谛,亦即道谛。三法印或三相在南传佛教的巴利文圣典,指谓诸法无我、诸行无常与一切皆,可以看成四圣谛之中的第一亦即所摄;但在大乘佛教的梵文圣典则以涅槃寂静印取代一切皆印,如此三法印的前二者仍属,而涅槃寂静印则为四圣谛之中的第三亦即灭谛所摄。至于十二因缘可以说是构成四圣谛之中的第二亦即集谛的教义内容。...

    傅伟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941023.html
  • 佛教的醒世智慧——西妙

    示人生现象的真实道理,三、集、灭、道四谛法。之所以称为“”,因为苦集灭道四法是人生的真实道理,是真实不虚的。、集二是对世俗人间的生死流转道理的说明;灭、道二是对出世间断惑证真的还灭道理的说明。从醒世劝化的角度来说,主要是集二(我们主要说这二)。灭道二说的则是修行、解脱的道理。但灭谛、道谛也有醒世的作用,谛集谛,令世俗中人生厌离心,灭谛道谛,则令世俗中人生出趋向圣道的欣乐心。知...

    西妙

    |基础|佛教|佛陀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08432894254.html
  • 道非道智见清净

    根教观禅之法,以便禅修者易于观照无我相。  只有禅修者以正智透彻知见以下四项之后,上述种种修观之法才能带来道果与涅盘的利益﹕  (一)转起 (pavatti )﹕五蕴之生起,即 。  (二)起因 (pavatti hetu )﹕之因。  (三)灭 (nivatti )﹕与集谛之灭。  (四)灭因 (nivatti hetu )﹕趣向与集谛之灭的 行道。  由于没有亲自以正智透彻地知见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5573626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听课笔记第六讲

    都离不开四圣谛。有的是让人认识世间的苦恼,是为。有的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,是为集谛。有的是解释什么是解脱的境界,是为灭谛。有的是解释如何修行证得解脱,是为道谛。   佛陀在世间第一次所说的...后来又对他们反复讲说《无我经》,这五位随从才先后证得阿罗汉果,连同佛陀世间就有了六位阿罗汉,最初的僧团就出现了。  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四圣谛: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是真实不虚的意思,这四者真实不虚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4577149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

   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。相传佛陀获得证悟之后第一次说法,所说的教义被称为“四谛”。“四谛”的第一个就是“”。“...基本观点,是佛教对人生的基本看法,是佛教对人生所作的基本价值判断。佛教的人生价值观即以为核心。   《中阿含经·分别圣谛经》说:“云何苦圣谛,谓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564420.html
  • 四谛法——佛教根本要义之一

    、所知的真实原理。通称为、集、灭、道,依此法门而修,成就其道业者,称为“声闻”。现在将“四圣谛”的四种意义解释如下:   一、是逼迫性,是说明众生身心,常备种种痛苦缠扰不安,所以称为逼迫...之不得的名“求不得”。又怨家仇人及憎恶之事,相遇会见,心中所产生不安的“怨憎会”。由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等无常的变易炽盛所生的“五阴炽盛”等。总之,“”是指人们的身心所感受的痛苦。  ...

    如实

    |四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123071617.html
  • 学佛四大纲领

    所致。”四圣谛就是观察()、分析的根源(集谛)、确定灭的中道(灭谛)、依中道老老实实地修证(道谛)。  这四圣谛好比良医治病,是善知病,集谛是善知病源,灭谛是知病对治,道谛是根治,即...连根拔除,只要我们肯努力、有决心,则彻底解脱、指日可期。杂阿含三八三卷说:“于已知已解,于集谛已知已断,于灭谛已知已证,于道谛已知已修,如是则断爱欲(指断贪嗔)、转去诸结(指断种种烦恼纠结)、于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940459.html